林書豪效應 其實是為這篇文章在舖梗。一定要瞭解小胖對籃球有多熱衷,才會懂我使用的招數。》


 


孩子生下來時沒附說明書,許多父母經常拿這玩笑話來表示孩子有多難帶。


同樣的,孩子也可以說:「父母出現在我面前時也沒付說明書啊!」


媽媽不必當超人裡『不變的規矩=安全的牆』,還有我在台灣演講時也提過,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會不停探試父母的終極限度在哪裡。這不是故意衝著父母,也不是故意找砸,只是想搞清楚到底甚麼可以,甚麼不可以。這是孩子的天職,是探索世界的其中一環。


所以每當家裡的生活型態改變時,我家三個就會從新開始找界線,摸索自由的頂點在哪裡?


暑假開始,小胖起床後不會馬上去刷牙洗臉,更不會主動換衣服,每次總要我問了N次,快發火後,他才會去做該做的事。(平時上課時不會這樣)


我在樓下準備早餐,高分貝的往樓上喊:「喂,你刷牙了嗎?」


「刷了!」


他回了後,我才聽到去廁所的腳步聲,開水聲,刷牙聲。


我火了,這不只一次了!


我不喜歡他耍小伎倆,我寧願他誠實的跟我講,就算答案不是我想聽到的。


他下樓後,我說:「早餐在桌上,快吃。」


他走到餐桌,納悶的說:「沒東西啊?!」


這時我才慢吞吞的把早餐放上桌。


他開始穿鞋,我說:「喔,我也去穿鞋。」


但我卻去拿皮包。


他去拿背包,我說:「我去拿車鑰匙。」


但我去廁所。


他莫名其妙的看著我。


我們都上了車後,我安靜的坐在前座,動都不動。


他急著說:「開車啊!!」


我說:「喔,我開了啊!」


可是我把iPHONE拿出來划啊划的。


他急了:「妳在做甚麼?妳沒在開車啊?妳一直都沒在做妳說要做的事啊!」


這時我轉頭,沒吼,也沒叫,但是狠狠的,很嚴肅的看著他眼睛說:「你說起床了,沒起。你說換衣服了,沒換。你說刷牙了,沒刷。你不也是沒在做你說要做的事嗎?你怎麼對待我,我就怎麼對待你。」


他瞪著大眼看著我,沒說話。


可是從他表情上可以看出,他終於瞭解媽媽葫蘆裡在賣甚麼藥了,同時也有一種很懊惱,又被釣上勾的表情。


我繼續說:「你說一套,做一套,這已經很糟糕了,你居然還想瞞過我。我要你嘗嘗這種被耍的感覺,很不好受吧?你每次耍我的時候,我就有種被貶的感覺,你不尊重我,我很受傷,因為我是那麼的信任你。你說會去刷牙時,我是真的相信你會去刷牙,我從沒想過你會騙我。」


他還是不說話,但是眼睛開始紅了。


我說:「我計算了,剛才從你『騙我』說你刷了牙,到你『真的』去刷了牙,這當中過了大約20分鐘。現在我們將坐在這車上大約20分鐘,這是你的懲罰。明天也是一樣,後天也是一樣,你耍我多長間,我就坐在車上多長時間。我們將會遲到,如果教練問起的話,我會實話實說。」


講完後,他還是沒說話。


我跟他說:「不要利用別人對你的信任,耍把戲,是很傷人的事情。不只是對媽咪,對任何人都一樣。請記住。要不然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。」


後來我們就坐在車上15分鐘,我順便去家裡把他沒吃完的早餐拿出來,讓他在車上繼續吃。


15分鐘過後,我們開始上路。


那天他遲到了30分鐘,教練沒問,我也就沒說。把小胖送進籃球隊後,他迅速的去拿球,飛快的加入了練習的隊伍。


自從那天後,目前為止,早上不必再催他了。


他恢復原有的效率,起床後就開始一切準備的順序。


要改善壞習慣,就要讓他面對後果,例如面對教練跟隊友的詢問,而不是我的碎碎唸。


鬥法,就此告一段落。


但是我知道,很快就會有下一章的開始…我下一個發瘋的點就在不遠處‧‧‧‧‧孩子走遊在底限的邊緣,而我是走遊在快發瘋的邊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1289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