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指責和抱怨:
我們總是責怪別人或向別人抱怨,因為我們拒絕承認自己應為發生在自身的事情負責。推卸責任非常容易,我們總是說:「問題在於他」或「他必須改變」。習慣抱怨和卸責的人總感到自己不如別人,因此他們試圖透過貶低別人來抬升自己。
2、挑剔:
我們對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們價值觀的人百般挑剔,試圖透過證明自己對、別人錯,來消除自己的自卑感。請注意,當別人做了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時,我們會感到非常不快。當我們挑剔別人時,等於是在說:「我不喜歡做那件事,所以我也不能容忍你做。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我們會厭惡別人也有我們同樣的毛病和弱點。
3、需要別人的注意和認同:
許多人都迫切 需要得到別人的注意和認同。他們認識不到 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,需要聽到持續不斷的
肯定(如「你很好」等),才能確認自己是被接受和認同的。
4、缺少朋友:
自卑的人通常都沒有好朋友,因為他們都不喜歡自己,所以寧願選擇獨處,不與人打交道;有時他們會表現出相反的行為,表現出挑釁、強勢、喜歡批評和要求。這種個性對交朋友都沒有好處。
5、好勝:
如果想自己總是贏或總是對的,說明我們急於要向周圍的人證明自己。我們試圖透過自己的成就達成這一點。我們的出發點在於想要得到別人的接受和贊同。總而言之,你就是想要「比」別人更好。
6、放縱自己:
「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」的人因為無法忍受自己,常常試圖透過替代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。由於他們覺得受到剝奪和傷害,便尋求精神和肉體上的「鎮痛劑」麻痺傷痛。他們借用食物、藥物、酒精和 香菸麻醉自己,從而得到暫時的慰藉。 他們藉由這些方式暫時掩蓋了自己的痛苦和自卑。放縱的行為彌補了自我否定的感覺,使他們暫時逃避了面對現實和改變自己的需要。
7、情緒低落:
當我們認為外在環境使我們的願望無法得到滿足時,我們就會感到沮喪和挫折。當我們覺得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,自己無能為力和毫無價值時,就會感到洩氣。我們在實現自己夢想和滿足別人期望的 過程中不斷受挫,這加速了自卑感的形成。
8、貪婪和自私:
貪婪和自私的人有著極度的不滿足。他們專注於自己的需要和渴望,不惜任何代價去彌補自我價值的匱乏,很少有時間或興趣去關心別人,即使對愛他們的人也是如此。
9、優柔寡斷、拖拖拉拉:
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害怕作錯決定。他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做那些自己「應該」或別人期望他做的事, 於是乾脆就什麼都不做,或能拖就拖。他們不願意作決定,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能作出「正確」的決定。因此,他們不作決定就不會犯錯。
還有一種人是完美主義者,也具備了這種基本特徵,他們總希望無論什麼情況都是「正確」的。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作用下,他們會竭力做到最好, 以免受到批評。如此,按照他們的標準,他們會感到自己「比別人優秀」。
10、偽裝:
喜歡偽裝的人同樣覺得自己「不如」身邊的人。為了對抗這種感覺,他總是炫耀自己或自吹自擂,或嘩眾取寵或強顏歡笑,或用物質來加深別人的印象。他們不會讓任何人發現他們的真實感受,以此掩飾自卑感。他們以為在偽裝的保護下,別人看不到真實的自己。
11、自憐:
自憐症候群源自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無所作為。我們任自己受他人、環境和條件的支配,隨波逐流。我們允許別人來攻擊、傷害、批評和惹怒我們,因為我們對別人的依賴感導致我們需要被人關注和同情。我們經常透過「生病」的方式去控制別人,因為我們知道「裝可憐」可以引起別人的憐憫。生病時,別人會同情我們,並儘量滿足我們的要求。
12、自殺:
自殺是自我否定最嚴重的方式。選擇自殺的人不是要逃避世界,而是逃避自己——那個被他們拒絕和輕視的自己。他們的根本問題在於他們無法面對現實,認為自己受到傷害,因而感到憤慨和怨恨,於是想「結束這一切」。當然,他們問題的根源也是自信不足。
留言列表